南京大学 × 如视:VR 复刻抗战时期办学专题展,升级文化传承新体验
八十年后的今日,希望更多的年轻一代走进这段历史,在图文影像的感知、体悟与审思中,在不朽丰碑的光芒映照下,铭刻伟大抗战精神与大学精神,汲取勇毅前行、接续奋进的不竭动力;未来,如视也将持续深耕红色 VR 展厅解决方案,推动革命文化教育高效传播

合作亮点速览
本次合作记录珍档实物、图片、影像 400 余份、史料文字近 8 万字,1:1 复刻 800 平米线下展陈空间,还原 “同仇敌忾 救亡兴起” 等 6 大主题篇章,支持手机 / PC/VR 全终端轻量化访问(扫码即入,无需下载),实现 24 小时开放。为 #高等教育数字化 #红色文化传播 #特别展览宣传 提供优质 VR 虚拟展厅解决方案。
背景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温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在烽火岁月中的办学历程,触摸前辈学人们在抗战前期、内迁渝蓉、留守南京、战后审判中表现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和大学精神,特举办《烽火岁月中的教育丰碑——南京大学·重庆大学抗战时期办学专题展》。
本展通过“同仇敌忾 救亡兴起”“筚路蓝缕 弦歌不辍”“精忠报国 众志成城”“不畏强暴 勇毅抗争”“凯旋与审判”“纪念与缅怀”等六个篇章,全景展现了南京大学及前辈学人们在民族危亡之际,为保存学脉、奋勇抗争、救助难民、服务社会、科教报国所作出的艰辛努力,以及南京大学与重庆大学等兄弟高校在抗战期间亲密合作、携手办学的深情厚谊。由于线下展览受地域与时空限制,相关展览活动想要进一步扩大文化传播影响力,是本次双校与如视合作的契机。
核心诉求
1. 破地域边界:让文化教育、历史爱好者等无需专程到访,也能深度接触双校抗战时期办学历史;
2. 强沉浸体验:突破纯文字 / 图片静态展示,让观众直观感受 “内迁办学” 等历史场景;
3. 适配多需求:打破线下展 9:00-17:30 时段限制,支持碎片化时间观展。
期望借 VR 技术升级传播形式,让校史精神传递更高效,并记录存档本次展览,化为永存的在线档案。以此搜集、保存、研究和传播这段历史,与广大同志共同讲好这篇关于高等教育事业和南京大学的中国故事。
解决方案

1:1 高精度场景复刻,保校史真实
针对 “增强场景沉浸感”,以专业 VR 采集设备,伽罗华 3D 激光扫描仪 1:1 复刻 800 平米展陈空间
完整还原 6 大主题篇章及 “防空洞教学” 等细节,嵌入 400 余份珍档与 8 万字史料,让观众仿佛置身历史现场。

轻量化全终端访问,破时空限制
为实现 “跨地域传播”,采用轻量化架构:扫码 / 点击即可进入 VR 展厅。
支持全终端适配,打造 “24 小时不落幕校史展”,满足更多文化历史爱好者,外地校友、异地人民群众随时随地的观展需求。

沉浸式互动升级,提教育感染力
融入 AI 智能导览——自主选语音讲解,与自由漫游功能——近距离查展品、切篇章,让静态史料变 “可互动活历史”;
预留内容更新接口,降低后续维护成本,可以用于后续文化宣传与培训,实现精神血脉永续流传。
案例核心效果与价值
1)体验深化
互动功能让观众从 “被动看” 变 “主动探”,校史感染力增强,获广大参观用户正面反馈;
2)行业赋能
为高校 “校史数字化传播” 提供范式,助力更多院校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共享数字资产;
3)覆盖拓宽
打破地域限制,吸引全国及更多文化历史爱好者访问,校史触达人数较线下显著提升;
4)效率优化
24 小时开放适配碎片化需求,释放人力成本,长期运营成本更低。


即刻留资 获取同款方案
想知道如何用 VR 技术提升房产交易效率?如何为商业空间打造交互式线上展厅?更多场景应用,如视专属顾问将为您定制空间数字化解决方案,从需求分析到落地执行,全程为您保驾护航!

精准还原,打破物理边界
依托三维重建技术,1:1 复刻真实空间,让用户随时随地 “亲临” 目标场景,实现空间体验的跨维度连接。

全维认知,升级交互体验
支持自由视角步进式漫游,搭配多模态信息整合(全景、交互组件、IOT 等),从单一 “看场景” 到沉浸式 “用场景”,深度激活用户对空间的全维认知。

降本提效,轻量化部署
无需高性能设备,手机 / 平板即可流畅访问;全流程自动化(扫描 - 建模 - 适配),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场景复用与价值延伸。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