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视×佛山市城匠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如何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没有图纸,一切从头开始,是绝大多数旧城改造项目要面临的现实。
传统勘测时代,工作人员只能拿着皮尺、相机、激光测距仪等工具,深入可能结构存疑、空间狭窄的旧改房屋,费时费力地进行手工勘测,无论是数据精度还是人员安全,都得不到可靠保障。
随着旧城改造项目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寻求更高精度、更高效率、更高安全的数字化勘测手段,已经成为关系到建筑设计行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佛山市城匠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卜金泉把目光投向了如视三维重建技术。
从传统困境到技术结缘
“传统设计已经看到头了,未来一定是向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访谈一开始,卜院长就语出惊人。
这番感触,来自于旧改项目勘测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卜院长坦言,旧改现场往往环境恶劣,勘测人员往往需要先化身“清障工”,在“草比人都高”的现场手动开辟一条测量通道。难以预判的安全风险更是让人防不胜防,曾有同事在一次勘测任务中,突然从年久失修的危房楼梯上滚落下来,场面十分惊险。
而且,对于城匠的设计人员来说,一个项目反复跑现场三五次,已经属于家常便饭,甚至有多达二十几次的经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被消耗到现场勘察上,使得他们无法专注于核心的设计工作。种种情况,无疑增大了项目推进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项目效率和成本控制。

而这条数字化勘测新路的开拓,始于卜院长的一场偶遇:偶然了解到如视三维重建技术后,他看到了设计院数字化升级的发展方向。没有丝毫犹豫,他果断采购了一台Realsee G1进行测试,发现实测带来的效率提升远超预期后,便推动设计院出面进行对伽罗华P4 3D激光扫描仪的试用,就此开启了和如视的合作之路。
如视的一臂之力
引入如视三维重建技术后,“快”,是卜院长最直观的感受。过去,现勘、测绘、出图等一系列工序可能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而现在仅需三天就能完成从勘查到设计图的全过程。尤其是现勘,过去一个项目需要4个人往返现场六、七次,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带着伽罗华去一趟就够了。这种效率屡屡让业主叹服的同时,也让城匠在市场上足够可以抢占先机。

作为如视全新一代的专业级3D激光扫描仪,伽罗华P4可以实现对空间真实、完整的还原,首先解决了行业内旧改项目缺少原始数据的普遍痛点。其次,伽罗华P4可以直出3亿像素超高清全景图,呈现出接近人眼真实视觉的色彩和光影效果,并支持8倍细节放大。

“墙的裂缝、还有砖的风化程度,都能看得很清楚”,卜院长设计团队连连惊叹,“我们能看到屋面梁上的裂缝甚至能测量裂缝多大”。这一功能,让屋面漏水等建筑缺陷、病害问题都无所遁形,是传统勘测所难以企及的。同时,伽罗华P4采集到的深度数据可以达到直接画施工图的程度,“这在行业内是非常了不起的”。

手握伽罗华P4,卜院长也“解锁”了它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更多场景,无论是结构检测、安全鉴定,还是消防场景评估、室外园林、市政勘察等,都有如视三维重建技术大显身手的空间。
目前,在文物部门支持下,卜院长正带领团队进行文物的三维数字化档案采集工作。通过如视三维重建技术,他们能够精准记录文物现状,对破损、病害位置进行可视化标注,形成可追溯的数字档案,甚至直接结合专业算法生成勘察报告,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据卜院长介绍,佛山市城匠建筑设计院已经使用如视的伽罗华与云台,完成了三十多个项目、总计三百多个空间的数据采集工作。
未来会怎样?
如今,助理设计师即可胜任前期的勘测工作,主创人员则得以从频繁的现场奔波中解脱,将精力集中在关键的设计工作和客户沟通上,释放出来的人力资源,为设计院带来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底气。在国内建筑市场已趋饱和的当下,卜院长希望以如视顶尖的三维重建技术为突破口,带领中国设计走到更大的世界。
同时,伽罗华P4还为设计院指出了一条业内多数同行尚不具备能力涉足的空间智能新赛道。据卜院长透露,佛山市城匠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已经正式作出决定,成立“智绘空间所”,为更多客户提供高效、精准的现场勘测和安全鉴定服务。
展望未来,卜院长确信,三维重建技术将在建筑行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项目前期的勘测、设计,到后期的施工、验收,三维重建技术必将进一步普及,渗透到建筑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为项目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带来更大便利。
当传统的建筑行业注入数字化的血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设计院的转型升级,更是一个行业在如视三维重建技术赋能下,走向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未来的缩影。而这条注定精彩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文章涉及展示内容经佛山市城匠设计院授权使用)


